回望2018,哪部才是你心中的年度剧王?

2018-12-29 11:41:07    来源:魅力中国网

2018年的电视剧,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回答这个问题时,想必你会先犹豫一下。的确,2017年《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作品让电视剧红火了一整年,可当观众对2018年满怀期待时,却发现最后竟然是“集体哑火”,除了《延禧攻略》《如懿传》掀起一阵收视热潮,直到年底的《大江大河》才为现实题材挽回了一点面子。

不过静水流深。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是行业悄然进入拐点:收视率造假的盖子被掀开,引发全行业的刮骨疗毒;过去依赖先台后网、台网联动的传统模式被颠覆,多部大剧选择网播,依然掀起全民话题热潮;近些年屡试不爽的“小鲜肉+大IP”模式不吃香了,演技派年轻演员成为佳作担当。

现实题材爆款不多“悬浮剧”被观众摒弃

2017年以来,现实题材开始回归,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结合之下,影视制作纷纷向现实题材倾斜,然而当现实题材充满荧屏时,真正被认可的剧目却屈指可数。

“终于在年尾等到了爆款。”电视剧《大江大河》作为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旋律作品,有深度有温度,回望过去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对当下的思考,成为观众喜爱的现实题材作品,豆瓣评分8.9。与此同时,《正阳门下小女人》《那座城这家人》等作品也赢得了口碑。

然而,同样是现实题材,部分作品名头上是关切现实,实际上却是浮在现实之上的跟风之作,作品立不住。比如《谈判官》《南方有乔木》等作品,宣称聚焦当下新兴职业,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深入了解,着力点依旧是谈情说爱,被评价为“悬浮剧”。

根深才能叶茂。打造现实题材并不容易,这与架空剧、玄幻剧相比,更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和时间,稍不留神,就会被观众挑毛病。过去讨论年代剧,总会谈服化道是否用心,而忽视了对于理想、生活价值观演变的内在需求。实际上,人物身上所彰显的时代发展的精神,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内核。

《大江大河》的热播,让导演孔笙有了新认识,他原本觉得这个题材不是年轻人感兴趣的,“起初试图抓住的是他们的父母,捕捉回忆往事的心情”,而实际上许多90后、95后年轻人也热衷追剧,最后的总结是“人都有情感,自然会接受”。

作为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孔笙决定对戏剧化冲突“稍微压一压、收一收”,尽量减少编造痕迹,这样增强的真实性反而打动了观众。孔笙的经验是,说到底要尊重影视制作的艺术规律,尊重每一个题材本身。

“大IP+流量演员”失灵人带剧变成了剧带人

分析2018年电视剧市场的落寞,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流量明星的失灵和大IP的失效。

前几年,由于资本市场涌入到影视制作领域,在缺乏行业经验的情况下,一批新入局的投资者热捧IP,降低风险,以期获得快速回报。

回顾来看,IP热在2013年开始出现苗头,之后成为行业热词,各种影视业的论坛峰会上,嘉宾口中最常谈的词汇便是IP。那些积累了十多年读者的大IP纷纷投拍影视剧,《花千骨》《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最初也确实带来了很好的市场回报,一段时间里“大IP+流量演员”模式甚至成为热播剧法宝。

然而,随着顶部IP资源的不断消耗,类型题材让观众产生了麻木感。2018年,这种模式彻底失灵了。那些聚集万千人气的流量明星不管用了,前期吊足观众胃口的IP大剧高开低走。

杨洋饰演男主的《武动乾坤》不仅是大IP加小鲜肉,还加了大导演张黎,但毫无用处;《甜蜜暴击》顶着“鹿晗和关晓彤的定情之作”这样的超级噱头,也惨淡收场。大S和言承旭版本的《流星花园》曾是偶像神剧,但即使是其制片人及编剧柴智屏重出江湖,作为总导演翻拍的《新流星花园》,也没有掀起波澜。寄予厚望的大IP古装剧《凤求凰》《扶摇》主演阵容有关晓彤、杨幂等,也终究没有将明星流量转换为作品关注度。

影视剧回归到了内容本身,新一轮的优胜劣汰重新开启,“唯流量论”的泡沫破裂,观众再也不是轻易能够糊弄的对象。正如业内人士所总结的三个变化:IP不再等于爆款,明星不再等于流量,高价不再等于好内容。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以前大家依靠“人带剧”,现在反而是“剧带人”,明星热度让位优质内容,吴谨言、许凯、李沁、董子健等一批演技派的新生代演员因为作品被观众记住。

“收视率造假”引关注数据泡沫被戳破

2018年9月,导演郭靖宇抠动了“要与操纵收视率黑势力决一死战”动员枪。他透露,《娘道》播出前曾按某卫视购片主任的要求“拜见”操纵收视率的“大神”,对方要价90万一集,“电视台买我的片子才130万一集,也就是说我们要拿70%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

一时间,业内人士纷纷响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广电总局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表示“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

不过,相比《娘道》获得高关注度不同,陈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长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制作精良,口碑良好,但不高的收视率让剧方和播出平台压力很大,有消息称,最后还惨遭剪短14集。

广告商向电视台要收视率,电视台将压力传导给制片方,制片方被迫购买假收视率,结果导致剧目高额的额外成本,损害了整个行业。虚假的数据成为电视剧行业的一颗毒瘤,正在蚕食行业的生命力。虽然这方面还需要长效机制建立,但已然让整个行业清醒起来,播出平台挑选剧目更看重质量。

事实上,网络视频网站也存在数据造假问题。爱奇艺在今年发布声明称将关闭显示全站前台播放量的数据,这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风。从最近几个月的平台宣传来看,以收视率、点击量为噱头的宣传少了,反而是好剧引发观众利用各种社交平台点赞。

的确,2018年是数据泡沫全面被戳破的一年。相信在影视圈戒除浮躁之后,当虚假的数据遮羞布被拿下,行业人将把目光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上,今年的低迷也只会是暂时的。

另一个好消息是,多家制片公司联合声明抵制明星高片酬,这也有助于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精良的作品带给观众。

台网关系被颠覆分众现象进一步显现

“曾经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是今年电视圈里流行的一句话。

2017年的《余罪》《白夜追凶》等良心网剧,让观众一改过去对网剧粗糙的观感,在印象中把作品与播出平台割裂开来。随着移动端视频的习惯养成,电视的开机率急速下降。在过去,一部现象级的全民话题电视剧还主要依托的是电视平台,顶多是台网互动。

不过在2018年,这一切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仅有的称得上爆款的《延禧攻略》《如懿传》,均选择了在网络平台独播,而不是等待电视平台的档期,播出效果居然意外地成为全民讨论对象。从台前网后、台网联动,到现在的网前台后、有网无台,卫视平台的权威性竟然如此快地被替代,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不过,卫视们也做出了反击,湖南卫视在播出陆毅、袁泉的新剧《风再起时》时,选择只在电视播出,放弃网播,这意味着观众要每天坐在电视机前追剧。这种不便的方式受到争议,效果也并不如人意。

一些卫视开始探索自身的剧目风格,比如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共同推出了《美好生活》《归去来》《大江大河》等一系列现实大剧,这种认知的积累,逐渐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平台品牌印象。这种姊妹搭伙,有利于共同分担剧目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形成收视合力。

分众现象在2018年也进一步显现。《娘道》成为老一辈观众追看的作品,但与年轻人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而导演也坦承,就是给不愿意用手机,眼睛有点花,只能坐在家里客厅里看电视的观众拍的。而网剧《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等则让在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产生共鸣,并不追求大众观看。

经历了2018年对电视剧行业的再认识,2019年的电视剧能否迎来再出发?我们拭目以待。

来自:大河报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