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尊师重教成风尚 立德树人赢未来

2018-09-10 10:41:20    来源:魅力中国网

开学第一天,当华红旗穿着拖鞋,蹒跚着走上讲台,淅川县毛堂乡九年级3班的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向他深深鞠躬。去年腊月的一个大雪天,华红旗在一次家访中不慎摔伤。怕影响孩子们中考,他一个月后就咬着牙拄着拐上了讲台,寒来暑往半年过去了,腿还没好利索。

9月7日,在淅川县庆祝第34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硬汉老师”华红旗和其他9位“师德标兵”一起,获得隆重表彰。从2016年起,淅川县就设立重奖,从全县近8000名教育工作者中,每年评选出10位“师德标兵”进行表彰。

“通过‘师德标兵’评选,我们在全县树立起了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风气和导向。淅川的未来,一定会因为教育而更加闪光、更加出彩、更加灿烂!”淅川县委主要领导告诉记者。

树导向,尊师重教成风尚

在淅川,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态度鲜明:重视程度再高都不为过、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奖励不设上限。

具体实践中,淅川县坚持“三个优先”,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谋划,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务中优先保证,教育需求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

过去三年,淅川县年均教育投入超过7亿元,而且连年增长。2017年,投资1亿元的思源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投资3.5亿元的新五高全面开工,投资8亿元的新一高动工,投入力度刷新历史。为对教师群体进行激励,淅川县2016年拿出700万元、2017年拿出1200万元,今年拿出1800万元,重奖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与此同时,淅川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对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去年倡导成立助学基金会,筹措资金2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90多人,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上行则下效。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如今尊师重教已在渠首淅川蔚然成风。去年,该县马蹬镇20多户群众多次拒绝房地产开发商高价征地的要求,主动降价支持当地学校改扩建;今年,丹江孔雀园、香严寺、坐禅谷等景区早早打出“暖心广告”,9月8日至10日对全县教师免费开放。

立标杆,德才兼备育名师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是道德的化身,行为的典范。淅川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师德标兵”的评选中,他们把“德”字放在首位。几乎“千里挑一”获评的教师,不但是业务上的“名师”,更是道德上的模范。

“黑发染霜志未改,粉笔无言书春秋”。每一位“师德标兵”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老城镇九年级教师连成,为了兼顾重病的老父亲和要升学的孩子们,“背着父亲去教书”,带的毕业班曾创下中考升学率100%的奇迹,写下一段“忠孝两全”的传奇;淅川县第一小学教师杨会先,忍着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用微笑和坚韧教会孩子们感恩党和人民关爱,感恩师长教诲、感恩他人相助,带出了一个个“红旗不倒班”;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教师方兴华、方书典父子,为了一句承诺,坚守在偏僻艰苦的深山,用双手托举起贫困山区孩子们希望的明天……

据介绍,自2016年评选“师德标兵”以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关注和强烈反响。淅川县经常组织“师德标兵”,到中小学校作巡回演讲,举办报告会,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淅川大地引领新风正气。

正风气,立德树人赢未来

淅川县委县政府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一输,满盘皆输。

为让孩子们走得更稳更远,县委把德育教育写入县党代会报告,成立德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乡土德育教材,推动德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考卷。两年间,德育之花绽放渠首大地,这其中,“师德标兵”们功不可没。

马蹬镇90后女老师杨露,为了让学生能记住《弟子规》,她对着镜子练习一个月,自己编排《弟子规》韵律操,成为全市推广的典型;淅川二高教师刘家录带毕业班时,每年都让同学们写英雄誓言,早读时握拳宣誓,由此形成了后来淅川德育中有名的“三大步励志教育”;寺湾镇中心小学校长白松涛,披星戴月深入各校区,宏观上规划,细节上指导,做到一校一品,使德育工作不棚架、不走样。

结合德育工作,淅川县适时开展了“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树标杆、树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都来争做“最美淅川人”,形成了全社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生动局面。

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年高考成绩统计显示,淅川本科一批进线1245人,比2017年增加393人;本科二批进线3034人,比2017年增加334人,高考成绩及增幅位居南阳市前列。

来自:河南日报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