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震荡、房企转型,陶企如何应变?

2018-07-12 10:00:03    来源:魅力中国网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与中国楼市相关的重磅新闻一桩接着一桩——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收缩“棚改贷”、长沙等城市出台最严厉房产新政、地产股连续多日暴跌、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数十家城市继续限购限价限贷限售、部分城市地价泡沫开始破裂、公安部等七部委首次对房地产乱相进行整治……

房地产,这个让所有中国人又爱又恨的行业,在一系列重拳调控之下,于2018年年中再次变得前途莫测,飘忽不定。

微信图片_20180711173005.jpg

01

未来的楼市到底怎么样?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近期几大房企巨头动作频繁的产业布局和战略调整:

6月15日,碧桂园在佛山宣布,正式进军现代农业,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将引进现代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并将在现代化农机和现代化种植业等方面进行布局,构建包含现代化农业、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物联网链接的生产流通全过程。

6月25日,恒大健康产业发布公告,以67.46亿港元获得法拉第未来45%的股份。未来10年,恒大计划在整个高科技产业领域投资1000亿元,投资方向包括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科技农业,新能源汽车等。

6月29日,万科召开股东大会,会上传出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万科要“抛弃房地产”。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十年后,万科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了。”对于未来的定位,万科描述为“美好生活的服务商”,提起万科,想到的是美好生活,而不是几栋房子。

从三大房企巨头的发力可以看出,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风暴正在悄然聚集。这个中国曾经最暴利的行业之一,在绑架中国经济一路狂奔多年、攫取无数中国家庭几代人的财富之后,其市场基础、赢利模式和底层逻辑正面临着极大的变数和调整。

02

这是一场地动山摇的变革!

十字路口,巨头们的嗅觉异常灵敏,并率先出手。财富的梦想,要么持续,要么溃败,丝萝藤缠的博弈中,谁都不可能延续过往的梦想。而战略调整、战略布局,就成了关乎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之举。

当然,这是一个太过宏大而又诡谲的话题,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清楚、讲得明白。但是,房地产与陶瓷行业却是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说到底,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附属行业、细分行业。没有房地产的红火,就不会有陶瓷业的兴旺。过去数十年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最大的市场红利就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泡沫繁生,让无数陶企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房企巨头们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在政府、市场、资本的多方纠葛中纷纷进入其它领域,甚至提出要抛弃房地产,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讽刺?对于多年来高度依附于房地产的陶瓷行业而言,无疑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没有人会否认这样一个浅显的市场关系:房屋成交量上升,陶瓷市场就红火,房屋成交量下降,陶瓷市场就冷清。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就是陶瓷行业的危机,只不过市场的传导稍稍滞后罢了。危机面前,对房地产市场的预判,永远是陶瓷行业的大佬们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03

上游的房企巨头稍稍打个“喷嚏”,下游的陶企就要“感冒”。好在这两年陶瓷行业经过环保整治、退城入园、产业升级,早已淘汰了不少低端产能,再加上陶企在生产和供给方面相对灵活,才使其在楼市的胶着中苟延残喘,勉力应对。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统计:2018年1-4月,全国瓷砖产量2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约1024亿元,增长4.2%;利润55.7亿元,下降6.3%;销售利润率5.44%,同比减少0.61%;企业亏损面16.5%,同比增长1.56%。

从这组数据看,虽然行业利润有所下降,但至少市场需求保持在一定规模,并略有增长,这是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房价多高,只要住房有成交,就需要装修;要装修,就需要瓷砖。最可怕的是住房成交量直线下降,那才是行业真正的噩耗。

全球领先的住房空置率与人均瓷砖消费量,预示着市场需求的天花板已到,上半年,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5%、二线城市下降7%,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已是陶企转型的必然选择。除了跨界应用,比如用瓷砖、大板替代天然石材、木材、金属、塑料等其它材料的市场外,更多的功力需由外而内,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创新品类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当然,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在房地产增量遭遇瓶颈,新增乏力的背景下,大量的存量房、二手房正迎来“翻新”的热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陶企、家装、设计公司提供更多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后房地产时代的全新风口,谁抓住了这个风口,谁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赢得一块丰厚的“蛋糕”。

来自:腾讯家居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