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 为民营企业营造“碧水蓝天”

2018-01-08 08:40:26    来源:魅力中国网

2017年,许昌市民营经济捷报频传:森源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食业、金汇集团入围2017中国民企500强,入围数量超过全省入围总数的1/4。

入选“中国民企500强”数量最多的省辖市是许昌,河南民营企业十强上榜数量最多的是许昌,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数量最多的省辖市还是许昌……在我省,很少有其他地方的民营企业能像许昌一样,规模如此之大、占比如此之高、活力如此之强。

数据为证:许昌的民营经济占GDP总量的80%以上,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7%,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的8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量占全市的89%。

许昌,为何能成为民营经济的沃土?民营经济动力澎湃的密码是什么?

心贴心服务——企业用心发展,政府贴心服务

1月2日,金汇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从世界各地回收的金属边角料经过分拣、切割、打包、压块等程序,进入1700摄氏度的电弧炉,变成红彤彤的再生不锈钢板,进而被加工成各种工业和民用产品。

集团董事长尚学岭感叹:“十几年前,谁也想不到,这个加工废旧金属的小厂能成为中国民企500强。”

当年,尚学岭在广州与青山控股集团洽谈合作时,遇到了来自广东、浙江等地客商的激烈竞争。在长葛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山控股集团最终选择了金汇。

2005年,青山控股与金汇合资,成立河南青山金汇不锈钢产业有限公司。第二年,一期工程开炉生产。此后,金汇集团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不锈钢加工企业。

“项目在省发改委立项后,我非常兴奋,想请长葛市领导在大酒店吃饭,他说啥也不同意。最后,我们两个人在一家小饭馆吃了顿烩面。”

这件小事折射出许昌市清新的政商定位:企业用心发展,政府贴心服务。

贵星铝业总经理谢伟忠对此也深有感触。前几年,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有一次,贵星铝业发出去400万元的货正在收款期,却赶上银行贷款快到期,谢伟忠心急如焚。

他的难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许昌市设立了企业发展互助资金,累计帮助230家企业调贷257笔、68亿元,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许昌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民营、潜力在民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说,“只有当好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和‘清障手’,让企业‘只用找路,不用求人’,民营经济发展才能根深叶茂、海阔天空。”

2017年7月,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动员会上,许昌市政府郑重承诺:到当年年底,所有经审核公布的事项要全部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努力把许昌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2017年10月12日至11月10日,许昌市在全省首创“换位跟跑”活动,40多家市直单位的242名领导班子成员来到许昌“市民之家”,全程跟随企业体验办理证照流程,切身感受办事“冷暖”。

“企业反映的各类证照数量过多、审批时间偏长、环节偏多等问题,我们感同身受。”一位市直单位负责人说,“把企业的‘痛点’作为服务重点,我们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

“本来已经做好了多跑几趟、等十天半个月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只花十多分钟填完表格,资料提交不久,电子营业执照就审批通过。”谈及“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变化,许昌壹加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新安深有体会。

善政必简。许昌行政审批事项经过10次“瘦身”,已由822项减至98项。去年,许昌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治环境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面对面交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森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楚金甫曾为一件事伤透脑筋:公司从老城区搬到产业集聚区,距离员工居住区10公里。每天早晚,7000多名员工集中上下班,交通隐患很大。为此,楚金甫拨通了时任长葛市委书记刘胜利的电话,希望市里能协调土地建职工宿舍。

挂掉电话,刘胜利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森源集团,现场讨论解决方案,并连续召开协调会,推进土地指标审批等工作。

2016年5月,土地指标审批通过。长葛放弃一个房地产项目,拿出380亩地,为森源职工兴建新居。

1992年创办时,森源是个启动资金仅10万元的小开关厂。如今,公司已是涉足电气制造、车辆制造、新能源、投资物贸等四大产业的上市集团。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各地招商引资的人员频频到访抛出“橄榄枝”,但楚金甫始终不为所动。

“企业像候鸟,哪里气候适合就往哪里飞。”楚金甫说,“但许昌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企业就从候鸟变留鸟,在此安家!”

“每周六、周日,市委书记、市长都会到企业走访调研,这在长葛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企业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现场办公、当即解决。”楚金甫说。

哪里有参天大树,树下必有一片沃土。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集团之所以扎根许昌,与许昌市长期形成的政商优良“生态圈”息息相关。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政商关系出现尴尬局面:官员不敢接触企业家,担心“受牵连”;企业家也不敢找党政干部,害怕“脸难看、门难进”。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恶化营商环境。

为此,许昌市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理直气壮地帮助民营企业家成长,着力破除一些党员干部思维中“不想”“不敢”“不善”“不会”与民营企业家交往的误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我们要牢固树立‘民营经济也是主力军、顶梁柱’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重国有、轻民营’等错误观念,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武国定表示。

2017年3月,许昌市出台了《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政商交往要严格执行“五严禁、五严查、五个不”,做到“亲”不逾矩,坦诚交往,相互砥砺扶持;“清”不远疏,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许昌生态圈”,让民营企业家们深受鼓舞。楚金甫说,“许昌市委、市政府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打了‘强心针’——只要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许昌的民营企业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手拉手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楚金甫和众品集团董事长朱献福、黄河集团董事长乔秋生等人,他们的年龄不同,涉足的行业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华大学EM-BA学员。

像这些企业家一样,个人忙充电,企业忙转型,用新知识、新理念来凝聚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已成为许昌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从2012年起,长葛市启动了“企业家能力再造工程”,每年用于企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超过1000万元。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总裁班、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河南长葛企业高层主管培训班等,在长葛“扎堆儿”开班。仅2015年,长葛参加MBA培训班的学员就达3100多名,3年来参训企业家达3.2万人次。

“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长葛市把‘人’看作最重要的因素。”长葛市委书记尹俊营说,长葛的民营企业家多数从乡镇企业起步,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参加培训,许多民营企业家由创业草根变成了“放眼世界”的行业精英。

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说,虽然民营经济已成为许昌的“金字招牌”,但“跳出许昌看许昌”,不少民营企业家还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民营经济存在“动力不足、结构不优、产业不强”的瓶颈,唯有拉高标杆,提质发展,才能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从2016年开始,许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民营企业家连续两年赴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考察学,逐项查找差距和不足。去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由26家企业共51名成员组成的许昌经贸代表团赴德国和瑞士考察访问,企业家们眼界大开。

“以前,我们只盯着许昌的‘一亩三分地’。”一位民营企业家说,“但现在,我们不仅常看‘全国地图’,更经常对着‘世界地图’思考,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审视、定位企业的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企业家经济,一个地区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有没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才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业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为此,许昌市推出一系列“大手笔”举措:启动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要培养出10名以上杰出企业家、100名以上优秀企业家、1000名以上成长型企业家;累计拿出8000多万元,对优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进行重奖;设立15亿元的“英才基金”,为民营经济发展招才引凤,先后引进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级人才20余人,博士300多人……

许昌的民营企业如虎添翼:森源电气研制出智能化生产线;众品集团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鲜采购平台;豪丰机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黄河集团生产的石墨烯锂电池世界领先……拉高标杆、持续求进,缔造了众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产业传奇。

磅礴画卷正舒展,纵横当有凌云笔。为民营企业创造一片“碧水蓝天”,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许昌的民营企业,潮平岸阔,风正帆悬。(记者 董学彦 通讯员 王烜)

来自:河南日报 编辑:J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