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16:24:32 来源:魅力中国网
柘城县三樱椒生产基地 齐广修摄
游客在农业生态园采摘水果 尚扩军摄
村民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张传红摄
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和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核心区,商丘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占全省九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近80亿斤。商丘每年向国家贡献的商品粮达30亿斤。商丘人自豪地说,在全国市场上,每30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是商丘贡献的。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如何摆脱普通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不高的困境?
“提质增效转方式、稳夏调秋促增收。”自2015年开始,商丘立足这一基本思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工作重心,以大力发展“四优四化”为突破口,即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助推“老乡”逐步实现小康。
调优结构
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1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柘城县慈圣镇孔庄村,只见这里家家户户门前树上系着绳索,绳上挂满小辣椒,红红的煞是好看,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别小看这种小红辣椒,我们都靠它致富呢。原来咱百姓地里只种小麦、玉米,一年到头收入不了几个钱,种这种经济作物和大蒜,我们一年下来能挣十几万元呢。”村民乔先生说。
如今孔庄村已经实现“种、收、运、加工”一条龙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专业村。像孔庄村这样的辣椒专业村,柘城县有300多个,专业户达2.8万余户。为调整农业结构,柘城县大力推广三樱椒种植,建立5000亩三樱椒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三樱椒生产基地和16个万亩高效园区,打造了集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柘城三樱椒已经成为商丘特色农业经济发展重要板块。
调整部署,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近几年,商丘立足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布局等方面入手,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品牌农业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幅度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改造农业发展的动能和支撑;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实施“1112”工程,即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00万亩,优质花生100万亩,优质水果100万亩,优质瓜菜200万亩,形成柘城三樱椒、宁陵酥梨、民权河蟹、虞城苹果、睢阳区土豆、梁园区草莓等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板块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该市还设立农产品市场经济保险补偿基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经营农户与保险公司结合,创新农业保险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市场经营性风险,为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支撑。
依托特色,推进产业化集群发展。商丘围绕“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的总体思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加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目前,商丘市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1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6家,实现总产值1460亿元,为该市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突破
都市生态园“悄然兴起”
“工作之余来这里垂钓,锻炼耐心,也放松心情。”11月25日,在梁园区天地人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商丘居民曹峰和好友正在这里垂钓,他告诉记者,平常忙于生意很辛苦,闲暇时就来垂钓,这里风景好,心情也舒畅。
梁园区天地人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内,小道自然古雅,芳草茵茵,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拥有生态养殖区、观光旅游区、休闲娱乐区、垂钓区等功能区,能够带动当地农民500余人就业致富,促进了周边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商丘市人民周末休闲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
农旅结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像这样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共有1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6个,面积90.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97个,产地和产品通过数量居全省第一位。这些都是商丘围绕“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带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建设的结果。商丘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初步形成以农业旅游景区为骨干,以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全市已累计发展一村一品村镇500个,其中专业村475个,专业镇25个,6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创新机制,破解农业生产经营要素。商丘大力推进农地确权到户,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已确权到地763.72万亩,确权到户143.25万户,颁发证书122.60万本。
共筑小康
开发农业扶贫新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商丘作为农业大市,如何立足优势,引领农业产业扶贫?
他们的做法是开发扶贫“组合拳”,以金融扶贫模式开源,以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兜底,以合作帮扶模式增收,以保险扶贫模式保护等积极探索创新,用足用活扶贫政策,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能人+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能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贫困户+金融(保险)”等多种形式农业产业扶贫经营模式,让更多农民成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主人,稳定地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红利”。
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资金7亿多元,引导112家龙头企业、600家合作社、2000家庭农场、1500家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基地200多万亩,带动贫困户数3.58万户,带动贫困人口9.55万人,户均增收在3000元左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发展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商丘市农业局局长孟伟说,下一步商丘市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实施“1112”工程,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产品,形成各县区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商丘市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助推商丘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挺进。(记者 王平 刘梦珂)